10902 王韻慈
杜威.德拉伊斯瑪《記憶的風景 我們為什麼會「想起」,又為什麼會「遺忘」?》
本書概要:本書致力於探討與所有人息息相關的「自傳性記憶」,包括以視覺影像為大宗的最初記憶、氣味∕滋味與記憶的關連、刻骨銘心的記憶,並闡釋了與自傳性記憶相關的各種大腦謎團,包括似曾相識感(Deja vu)、閃光燈記憶、懷舊效應這些我們或多或少經歷過的體驗,更生動探討了瀕死體驗、學者症候群、絕對記憶等各類文學、電視影集、電影熱愛的特例題材相關分析,以及腦損傷對記憶的影響等現象與問題。
從兒時倒背如流到年邁時轉頭即忘,從記憶的形成到記憶的磨蝕,
此間種種問題注定會來到我們每個人面前。
為什麼當青春不再,總是新的記不住,
塵封已久的往事卻變得歷歷在目、恍如昨日?
但想起的、記住的,都是真的嗎?
而那些想不起來、忘了的,還找得回來嗎?
內容摘錄:
如果我們命令記憶「別」保存某些事,它也從不放在心上。「真希望我從沒見過這東西、沒體驗過它、聽都沒聽說過它!」「要是我能把整件事忘得一乾二淨就好了!」沒用的,每當夜裡輾轉難眠,它總不期然地不請自來。這種時候,記憶也還是像隻狗,咬回我們才丟棄的東西,朝我們搖尾巴。(P.13)
我的心得:
當我第一次在博客來看見它時,我馬上決定買了它,或許是因為標題吧!令人有些感觸,這是我第一次讀到科普的書籍,原以為枯燥乏味,我從不曾接觸過,書架上滿是屠格涅夫之類的書籍,翻開後,第一頁令人為之驚豔,原來,科普書不是只有單單科學罷了,它說:「記憶就像狗,窩在牠想待的地方。」這句話我想了好久,我時常埋怨,埋怨自己,為何無法將事情忘記,忘得一乾二淨,如果是那樣,或許我會快樂些,我想,大腦對於記憶,有些就像是秘密一書中的「吸引力法則」,當你越想忘記時,它越會將你掩埋,越是羞辱的回憶,越是不容易忘記,就像書中說的:「羞辱是用永不退色的筆寫的。」是那麼的真實,那麼的刻骨,科學,原來是那麼的實在的存在,我總是以為,科學是那麼得死板,那麼的古怪,原來,無聲無息的,存在在生活中。
原來氣味,是我們最初的,最不易忘的記憶,當時間衰老我們,當記憶越漸模糊時,剩下的,原來是氣味,我永遠記得,在我小時候,我總有一條抱著的小棉被,上頭,有不知如何解釋的氣味,總是使我安心入眠,現在雖然已經不在了,我卻時常想起,想起幼時的夜晚,我在快樂中度過,以及奶奶辛苦的照顧。對於我們,氣味是那們的敏感的事物,面對它,我總能認出許多氣味,配對的人事物,有時,卻還會回想起許多背後的回憶,有時是那麼的痛苦,就像在切洋蔥那樣,讓人流淚。
另個讓我難忘的標題,是童年失憶症,我很納悶,我總是將我童年回憶記得很清楚,反之,我的妹妹,卻是忘得一乾二淨,如果你問她,她會告訴你她小學三年級前的事都不記得,這是多麼詭異,但這卻是活生生攤在那的理論,思考了許久,我的童年回憶,不是建構在照片上在,就是奶奶的話中,但當這些朝我的腦袋而來時,我能想起真有此事,但在看了書後,我懷疑究竟是我「自己」想起,還是,被那些照片、那些話給吹眠,我開始懷疑自己了
面對這本書,我產生了許多疑問,它比想像中深奧,花了許多時間讀完它,我有些看清了我的回憶,但卻開始懼怕它,人類的大腦是多麼得未知,面對我的回憶我卻無所適從,我害怕,害怕它有天會將我吞噬,畢竟它就像狗一樣,窩在它想待的地方,越是驅趕它,它甚至會反撲,我喜歡這本書,對於我一直畏懼的領域,開了一盞燈,我很訝異,原來這類的書,也能像文學,而不單單是死板板的科學,雖然它建構了我們一切的生活,這樣的想法,或許是因為感性總是大於我的理性,也或許,這世界本是如此,而我只是未發現而已,這是本充滿科學的,文學的,奇妙的書。
你寫得很好^ ^
回覆刪除讓我也開始懷疑自己的回憶了哈哈
寫的深動有趣,例子寫實
回覆刪除文筆不錯,對書中描寫可融合於生活經驗中
回覆刪除讚
真如你所說,我小三以前的記憶好像都從照片或別人口中喚起!!不過這到底是神麼原理壓?
回覆刪除文章寫得十分精彩有趣棒棒讚!!
從標題下手,將生活的體驗融入文章中,描寫得更生動
回覆刪除很自然的文筆 , 把自己的感覺表達出來 很棒 ^&^
回覆刪除10708胡玫臻
回覆刪除內容表達得不錯,也確實的欻自己的想法,很棒!
生動有想法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