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6 葉致廷
Rob Eastaway、Jeremy Wyndham《為什麼公車一次來三班?》
本書概要:
「一般人對於學校數學的學習而不察,部分原因可能是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連結,沒有受到足夠的強調與重視。想必有鑑於此吧!本書作者由此切入,這當也解釋何以本書課篇標題如此引人入勝。本書課篇內容均日常生活有關,將數學融入生活。
內容摘錄:
車班集結成群絕對不是客運公司造成的。這種集結現象存粹式生活中的現實。就算總站每15分鐘發車,很可能在公車路線抹點上,突然有大批乘客抵達,當然撘車上下車時要刷卡投幣,這種行為會讓公車慢下來。由於在兩班公車車的兼具期間抵達的乘客人數會減少,於是第2班公車要搭載的乘客比較少,也會越來越接近上班公車,這就是為何公車常會兩兩成群。(p.163)

公車成群結隊的行駛在台北市裡並不少見,全台北搭乘量最大的【307撫遠街-板橋】
一來總是2、3班,第1班總是擠滿了人;第2班人就比較少了;而第3班就幾乎沒人了,會如此的原因除了像書上所說的外,還有幾個原因,307的間距是3~5分鐘一班,公車除了要載人,還要等紅綠燈,住中和的人應該都清楚,中和有地區在蓋捷運,大量的車流和長久的紅綠燈,公車的間距也會越來越靠近,最後到了台北市,公車也就聚在一起了。
那班次少少的公車呢??
班次會少少一定是搭乘人數並不多,所以司機伯伯們就會全力加速,所以若第一班車行駛的很順利,第2班車一旦遇到紅綠燈的話,兩班車的間距就會越拉越大,古人說:「禍不單行」
通常愈到1次紅燈,就會遇到第2、3次紅燈,車距也越來越大,與第3般的間距也會縮小。
舉個例子,【264蘆洲-板橋】,間距10~12分一班,但是常常錯過一班要等上20分鐘,辛辛苦苦等到車後,行駛一段時間後,又有一班264開過,心中就有一種很「幹」的感覺。
因為這現象很難克服,所以台北市的客運司機也有因應對策,在台北市有個東西叫做「台北等公車」,司機們就運用這系統來得知前後車位置,並適時調整速度,才不會讓公車成群結隊抵達。其實公車上也有裝設「平衡間距系統」能顯示與前、後車的站數,只是它很難看懂~
其實,說了那麼多,也只不過是在「等公車」而已,「等公車」也沒那麼複雜,拜現在科技所賜,除了有「台北等公車」外很多的公車站都有公車動態(雖然常常不準),等公車還是要靠一點的運氣,有時候一到公車站公車就來了,心中就會感覺「so爽」,然後一天就神清意爽;啊~不可能每次都那麼順利嘛!我也常常等車等很久,最久的紀錄是1小時15分,那次是在基隆等【1070基隆¬ 板橋】,到基隆車站時公車剛好開走,「fxxk!!!超衰的!!」。現在每天都要坐公車,每天都要在士林捷運站等815,815也很有個性,它高興時才會來,沒關係,經過那條路的公車都會載著泰北中學的學生,他們之中就會有那些長的不錯的,也為等公車的這段時間增添一點色彩。我也很喜歡815尤其是早上來上學時坐的那班,每天在「永福街口」都有一位北士商的女生坐在我旁邊,到了「尼加拉瓜公園」會有一位很可愛綁著辮子的泰北女生站在車門附近,每天坐車的人都差不多,這兩位是我認為車上最可愛的乘客,每天能看到她們就心滿意足了,在如此遙遠的中正高中上課,如果沒有一點樂趣的話,那應該會上不了課吧!!
啊~~我在說啥ㄚ~~回到書上,我很佩服這書的作者,他除了討論為何公車會成群結隊的來,還討論了郵差如何尋找最短的路徑、如何平分蛋糕……這些日常生活的事情結合數學,寫成書,作者很厲害吧!!
說實話815並沒有到學校,一開始會坐815是因為有喜歡的人可能會坐815上課,當然不是那兩個北士商和泰北的,每次經過她家時都會有點期待,放學坐815也會期待她就在那班車上,後來才變成每天坐815上課。或許有一天能在815上遇見吧!!
~Fin
有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形容得有點過於白話
回覆刪除7分
你的標題很吸引人,選的書也很特別,讓人想看看內容
回覆刪除很貼近生活,但是我覺得寫文章的時候不要寫太口語的東西,這樣會更好喔!
很實用的感覺但描述在生動點會更好
回覆刪除哈哈跟我一樣 我每天早上都在追公車很累....
回覆刪除不過寫得還不錯!!
好平易近人耶
回覆刪除可以再多點描述會更好哦
用多一點修辭去修飾自己想講的話會更好喔
回覆刪除書的內容多寫一點會更好,有一點篇離重點,字修飾一下更好!
回覆刪除10126簡馨怡
回覆刪除還不錯呀^^
好生活的一本書 我喜歡
回覆刪除言詞要在修飾一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