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20 郭怡彣
孫英雲《中學生必須認識的科學史》
孫英雲《中學生必須認識的科學史》
本書概要:
從十六世紀的科學革命到二十世紀的科學發展,本書除了按照領域與時代,依序介紹世界知名的科學家的生平事蹟與發現,同時也介紹了他們生命中深受影響的科學人物,讓讀者一眼窺見科學世界的全貌。青少年朋友將更容易理解大自然與宇宙運行,並能培養無盡的好奇心。
內容摘錄:
科學革命從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體運行論》一書,主張日心論(地動說)開始,一直到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才完成,可說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變革。
歷史學家之所以賦予科學界一連串的變化高度的評價甚至冠上「革命」的封號,是因為科學革命給了歐洲文化在歷史或社會各方面良好的誘發背景。科學革命發生的150年間,天文學、力學與生理學說蛻變為嶄新的科學,奠定了從以神文中心轉變為以人與物為中心的有誤論思想為基礎。
我的心得:
這本書因為是照時間的順序來介紹科學史,所以能夠更容易的知道前因後果,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我們現在所學的都是前人一點一滴所累積的,可能有些觀念和公式我們一節課就能學完,可是那些都是以前的科學加好幾年的心血。
首開科學之門的哥白尼,戰戰兢兢的是圖將宇宙的中心從地球轉為太陽。克普勒查刊行星的運動,指出托勒密地心說的錯誤確立了以太陽為中心的宇宙論。還有親手製作望遠鏡的伽利略,透過觀察天空,提出眾多證明哥白尼日心論的證據。
而人類找出了自然界運作法則的起源,這個一舉成功的人就是牛頓。牛頓發現自然法則的真正意義,開啟了物理學,不僅能夠解釋現在的自然現象,就連未來的變化也能正確預測,科學的革命因牛頓的發現而完成。真的很佩服牛頓因為他在數學的領域發明了微積分,在物理學創有牛頓力學,不過真的很難想像一個如此傑出的人,他有一個坎坷的身世,書上寫說牛頓的誕生並沒有受到太多的祝福,他的父親在牛頓出生前三個月就去世了,體弱多病的他是個早產兒,身體虛弱的幾乎活不過滿月,剛出生的他,瘦小的身軀能夠裝進1公升裝的壺裡,甚至抬頭的力氣都沒有,因此他的頭部底下經常得墊塊木頭。而牛頓的媽媽則是將他交給他的外婆照顧然後改嫁給別人。和外婆相依為命的牛頓長大後,總認為母親拋棄了自己而感到心靈受創。他的媽媽應該想也沒想到當初被自己拋棄的兒子,竟然會變成名留青史的大人物吧!
還有一個人的故事也讓我印象深刻那個人就是哥白尼。哥白尼在很久之前就已經有太陽中心的構想,原稿其實已經完成,儘管如此,他的著作卻是在辭世的前一刻才出版。因為那時的社會以地球為宇宙的中心為思想的中心,所以只要有人提出不同的主張就有可能會招來殺生之禍。如果當時沒有一位名叫李狄卡司的年輕數學家想要將這本書出版的決心或者哥白尼在早一點離開人世,這本偉大的著作或許就不能被後人所閱讀。沒想到在現在我們所認為理想當然的言論自由和出版書的自由在以前的時代竟然這麼困難,甚至講錯什麼話就有可能被處以死刑,在現在的時代看起來都很不可思議。我們現在所學的知識都是很多人的努力累積的成果。
裡面也有提到生物課常常講到的虎克,如果沒有看這本書的介紹那我可能都不會知道原來虎克很會畫畫,不過當他前往倫敦邁向畫家之路,沒多久就放棄了,轉成學習拉丁文和數學 。我覺得這本書最有去的就是她的內容不是一直很死板的血哪為科學家有甚麼樣的成就,有時候他還會寫到一些科學家和其他科學家的糾葛,書裡面就提到虎克和牛頓處於敵對的狀態,所以虎克離開人世之後,牛頓接任皇家學會會長的職務後,徹底踐踏虎克的科學的成就,也讓我知道科學家不同於在課本上的形象。
非常好,自個兒想法很多
回覆刪除10739盧品聿 心得中有先有自己想法的段落會顯得生動 但有先看起來沒有想法而只剩先人的成就 經歷 就顯得有點死 但還是寫得很好
回覆刪除現在我們學得知識都是這些天才科學家努力的成果
回覆刪除科學家棒棒~~~~~
我覺得可以不用用那麼多先人的事蹟
回覆刪除如果能再多加一點自己的想法會更好
可以多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回覆刪除自己對於本書的想法可以再多一點:))))
回覆刪除能再多一點個人想法會更好。
回覆刪除10708胡玫臻
回覆刪除內容很豐富,但在多一些自己的個人看法饋更好喔:)